“物超人”时代 万物互联启新篇

时间:2022-10-30 14:52:0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国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首次超出移动电话用户数,占比达50.3%——

“物超人”时代,万物互联启新篇

截至8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16.98亿户,较上年末净增3亿户;代表“物”连接的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首次超出代表“人”连接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占比已达50.3%。这意味着,我国正式进入“物超人”时代,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当前,我国移动物联网发展现状如何?“物超人”将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未来应如何进一步推动移动物联网高质量发展?

1.连接数占全球比例超70%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移动物联网络

移动物联网,即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是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年来,我国移动物联网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加快构建。

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首次提出移动物联网网络建设和用户发展的量化指标。2020年,工信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快移动物联网网络建设、加强移动物联网标准和技术研究等。

今年9月,工信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移动物联网应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围绕智能家居、网联汽车、智能穿戴等领域的生活智慧化应用,智慧农业、智能工厂、智慧医疗等领域的产业数字化应用,智慧消防、环保监测、智能表计等领域的治理智能化应用,征集优秀案例,推进移动物联网应用发展。

专家表示,在政策支持指引、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移动物联网在网络能力、应用发展和产业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移动物联网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多环节,国内企业技术及产品研发能力持续增强,生态体系持续完善。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底,窄带物联网、4G、5G基站总数分别达到75.5万个、593.7万个、210.2万个,多网协同发展、城乡普遍覆盖、重点场景深度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格局已形成。目前,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占全球比例已经超过70%。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介绍,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物联网络,实现高中低速协同组网的良好局面。截至8月末,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6.98亿,在连接规模和“物超人”比例上远远高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此外,技术创新方面,自2015年以来,我国一直是全球移动物联网技术创新的主要贡献者。生态建设方面,我国移动物联网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供给能力显著提升,芯片、模组、终端出货量等方面全球领先。

余晓晖认为,实现“物超人”,标志着我国正引领全球移动物联网生态体系发展,意味着移动物联网迎来规模化爆发的重要时间节点,进入“迈向百亿物联”的新时代,开启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意味着移动物联网的价值将不断凸显,开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

2.打开更大数据价值空间 促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实际上,移动物联网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如今,移动物联网在智能制造、远程控制、车联网、智能家居、智能表具、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

在济南,工作人员可通过智慧燃气管理台,实时查看管理全市50万块物联网燃气表。物联网燃气表具有数据传输和分析功能,能自动采集数据、实现远程抄表、在线充值、自动报警、远程控阀等多种功能。

在湖北武汉一家服装企业的车间里,各种智能设备有序进行生产作业。由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共同搭建的物联网体系,可让管理人员通过办公区的大屏幕对生产设备进行实时查看和管控。

“移动物联网与千行百业加速创新融合,使数据产生价值,赋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促进数字化转型升级。”余晓晖说,目前,窄带物联网已形成水表、气表、感、追踪类4个千万级应用,白色家电、路灯、停车、农业等7个百万级应用,电视机机顶盒、垃圾桶、冷链、模具管理等多领域新兴应用。

此外,余晓晖表示,移动物联网发展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提供了更强的连接能力和更大的连接规模,打开了更大的数据价值空间,将更好地触达万物,加快数据高效感知、传递和处理,加速形成全“连”、有“数”、能“算”的闭环格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过去,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主要依靠人口红利;今天,物联网应用打开了另一个维度,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应用将实现爆发式增长,网络技术发展开启新的里程碑。

“移动物联网和大数据紧密关联。”邬贺铨说,物联网的第一环是感知数据,然后是传输和分析数据,最终支撑智能决策。实现“物超人”,意味着数据大增长,可以更好地发挥数据的生产要素作用。

3.提升应用广度和深度 开启万物互联新阶段

移动物联网是实现万物互联、连接泛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推动移动物联网应用全面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培育信息通信行业发展动能、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等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物联网支出超过1500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我国物联网支出将接3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市场。

当然,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移动物联网产业发展依然面临着挑战。比如,规模化应用有待提升、创新能力不足等。

邬贺铨介绍,移动物联网的产业链较长,涉及芯片、软件、操作系统、边缘计算,后端还有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其中,芯片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底座”。目前,我国移动物联网芯片技术虽然实现了一些突破,但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同时,我国移动物联网生态尚未形成。物联网与重要基础设施关联,其安全风险更大,也意味着物联网安全面临更大挑战。

“在移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重建设、轻应用,重采集、轻分析。”邬贺铨说,只是简单进行数据感知是不够的,还要进行数据分析。业界要开发更多的移动物联网应用。在保证数据安全、个人隐私的情况下,应把可以开放的数据开放出来,扶持更多创新企业成长。

未来几年是移动物联网高速发展阶段。

专家建议,要加快移动物联网网络建设。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继续深化4G网络覆盖,进一步加大窄带物联网网络部署力度,做好网络运维、监测和优化等工作,提升网络服务水。同时,积极开展移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面向不同垂直行业应用环境和业务需求,重点加强网络切片、边缘计算、高精度定位、智能传感、安全芯片等新兴关键技术研究。此外,要提升移动物联网应用广度和深度。围绕产业数字化、治理智能化、生活智慧化三大方向推动移动物联网创新发展。

在余晓晖看来,“物超人”是实现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重要节点。我国移动物联网将向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发展方向迈进,量质并举,开启万物互联新阶段,助力数字社会高质量发展。

链接

智能制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智能制造取得长足进步,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1.3%、74.7%,比2012年分别提高30.7、25.9个百分点。智能制造发展水稳步提升。我国已建成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均提高48%,产品研制周期均缩短38%,产品不良品率均降低35%,炼化、印染、家电等领域智能制造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智慧物流

交通运输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的《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到2025年,聚焦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系统台、电子单证、数据交互与共享、运行服务与管理等领域,完成重点标准制修订30项以上,形成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系统全面、先进适用、国际兼容的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打造一批标准实施应用典型项目,持续提升智慧物流标准化水,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高质量标准供给。

智能网联汽车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今年上半年,国内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达到228万辆,渗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长46.2%。

多地多部门围绕激励技术创新、优化政策供给、加快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示范区等多方面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进程。

工信部表示,将坚持“单车智能+网联赋能”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措施,持续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移动物联网 移动电话用户 智能工厂 智慧医疗